联邦司法部部长布施曼亲自解读称,新法将包含两个明确的信息。
布施曼希望改革后的入籍法能为融合政策带来更多的秩序和控制,并激励移民就业。“新入籍法包含两个明确的信息,”他告诉德媒《世界报》,“首先,我们让那些靠自己的工作生活的人更容易入籍,而那些领取公民津贴或基本收入补助等社会福利的人原则上不能入籍。”
这位司法部长解释说,此举有望加强德国的劳动力市场,“这是因为我们正在鼓励人们参加工作,移民应该服务于我们的劳动力市场,而非享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
布施曼指出,新法释放的另一个明确信息是:“不得向反犹主义者发放德国护照。”“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明显,他或她就可能不会被归化。因此,新国籍法确保了融合政策的更多秩序和控制。”
造势很久的德国新入籍法终于生效。联邦内政部多次表示,这是本届政府的“一项核心改革项目”。从此以后,在德国居留满5年就可以入籍,而不是之前的8年;融合程度较好的人也可以在3年后获得德国护照。
此外,双重国籍被普遍接受:与过去不同的是,在申请德国国籍时,任何人都不再需要交出原有护照。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尤其可以从这项改革中受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德国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但由于不愿割舍与原籍国的联系,因而一直没有交出旧护照。
但和以前一样,入籍申请人必须证明自己能够养活自己、掌握德语并通过入籍考试——这方面的标准其实在变得越来越严格。过去,只要证明没有收入“非因本人过错”,申请人也有权入籍。今后,这个例外就只适用于某些特殊群体,包括所谓“客工一代”的亲属等。
与过去一样,申请人需要对“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做出承诺。德国明确规定,反犹太、种族主义或其他“与德国宪法中对人的尊严的保障相抵触”的非人道行为,都会影响申请人入籍。新的入籍测试将加入更多相关方面的内容,包括与以色列的生存权相关的问题。
然而,这些做法在实践中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反犹主义者不会入籍还有待观察。
地方组织在立法过程中就曾警告称,德国的入籍法恐怕会沦为修修补补的“拼接地毯”。 德国城市协会的一位发言人亦指出,入籍程序中如何确定“反犹太行为”是个问题,“反犹主义没有法律定义,入籍机构可能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无论如何,从世界范围来看,德国的新入籍法算得上对移民较为友好的法律。
移民法专家蒂姆(Daniel Thym)在为社会凝聚力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Cohesion)撰写的一份分析报告中即写道:入籍德国仅需5年,“这个速度极快”;在加拿大等国,虽然需要4年就可以入籍,但时限是从获得永久居留许可后才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