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女儿出生时,人们都很好奇,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把她(未知)的名字列入多个候选名单。我们开始打电话,拖着疲惫的身躯奔波于方圆十里内的每一个 Schnuppertag(试吃日)。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周,感觉像在做梦。朦胧中,我记得自己参观了大型的国立幼儿园和小型的 Elterninitiative(家长自办)幼儿园。前者看起来资源充足、运营良好,但孩子们的数量之多让我感到不知所措。我新的保护本能开始萌芽——但还没有到让我参与到 Elterninitiative 中的地步。我想在早上把女儿送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在下午接她回家——这样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在十五个孩子之后打扫卫生、做饭或者(但愿不会)主持“晨间活动”了。最终,我们的女儿得到了一个“独立托儿所”的名额——这是一家小型幼儿园,位于柏林一栋典型唐楼的底层公寓内。
一,文化差异
我的许多英国朋友都觉得一岁就上全日制幼儿园很奇怪。我解释说,这有助于父母双方重返工作岗位,过上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我谈到了男女平等。事实上,这还不到故事的一半。我想,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对德国和英国的了解比之前四年还要多。德国的幼儿园从 Eingewohnung 开始——在这一初始阶段,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一起努力让孩子有家的感觉。不同的幼儿园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有些幼儿园来说,这就像撕掉石膏一样(会有刺痛感,但只是短暂的)。另一些幼儿园则采取以孩子为主导的方式,要求家长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直到孩子明确表示不再需要或不想要这种程度的安抚(即使这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大多数幼儿园都介于两者之间。我和我的妻子共同承担 Eingewohnung。第一天,我妻子陪女儿在幼儿园待了一个小时,然后两人一起离开。第三天,我呆了一个小时,然后离开女儿一个小时。到了第二周周中,我们九点送她,三点接她。
二,交朋友
孩子们有交朋友的习惯。蹒跚学步的孩子不可能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所以就需要父母来组织他们的玩伴。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时,我准时来到女儿的幼儿园,很想给新朋友的妈妈留下好印象。我微笑着打招呼,给女儿穿上鞋子,把她的胳膊放进(轻便的)外套袖子里,然后拿上她的书包。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任务。
我的同行利用这段时间,在狭小的衣帽间的长椅上舒舒服服地坐了下来。她面带微笑地坐在那里,而她的儿子则在房间的另一侧整理着他的各种行头。在德国,人们喜欢说没有坏天气,只有坏衣裳(es gibt kein schlechtes Wetter, nur falsche Kleidung)。英国人的观点则与此相反,他们更喜欢把天气当做我们想要的那样,在七月寒风凛冽、细雨绵绵的日子里,依然穿着短裤吃冰淇淋。在德国,这些帮助孩子们适应恶劣气候的尝试通常被普遍理解为虐待儿童。
三,独立课
我站在衣帽间门口等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女儿的朋友茫然地望着天空好几分钟。他妈妈清了清嗓子。小男孩开始把袜子套在他已经穿的那双袜子外面。他似乎对这事没什么热情。他用舌头咬着羊毛衫的纽扣,花了很长时间才决定好要怎么穿针织背心、围巾和帽子。一次又一次,他的手指都无法塞进带衬垫的手套里。他费力地钻进滑雪服里,那套用高性能面料制成的滑雪服光亮如新,仿佛他已经踏上了前往月球的旅程。他的靴子有小型拖拉机那么大,他几乎够不着。当他终于走到衣帽间门口时,我在角落里几乎要忍不住嚎啕大哭。他的母亲问他是否忘了什么东西。男孩回去拿他的包。从头到尾,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四十分钟。我一直以为,独立是孩子们通过魔法获得的东西,或者是善意忽视的结果。而在德国,父母却以教会孩子独立为荣。即使是旁观者,也需要像早期基督教圣人那样的耐心。诚然,效果是显著的。我的孩子两岁时,就能把自己的脏盘子端进厨房。三岁前,他们就知道如何过马路、处理钱和刷牙。现在,13 岁和 10 岁的他们已经能自己做饭、安排时间,在柏林的行动也比我高效得多。我非常害怕,再过几个月,他们可能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我了。
新闻来源:https://www.thelocal.de/20250415/what-having-kids-at-a-german-kindergarten-teaches-you-about-the-local-culture